努美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商业造就了上海,连省会都没当过地方,已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酒渣鼻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12.html

引言

商业造就了上海,这个连省会都没有当过的地方,如今大概是世上最大的城市,年代,上海境内的机械化工业仍屈指可数之际,它已是世上第六大城。但除这之外,关于它的成长过程,绝大部分是你所想象不到,或者说是建造上海者所预想不到的。鸦片战争后,清廷根据条约,开放包括上海在内的五口通商,当时外国人常称上海只是个“渔村”。

外国人在该处设立商铺时,作为英国人租界的所在(也就是后来成为上海市中心的所在),大概只有五百居民。但就在河的对岸有个人口约二十五万的中国城市,日益繁荣的国内贸易中心。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人口住在长江流域,而长江就在这里入海。商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有三千多万人口,所制造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织品和棉布,沿着长江往上游运送,换取稻米、木材、糖、小麦、大豆,以及这个人口拥挤之地所无法自给自足的其他许多商品。

即使在年代,就已有些外国人推估上海的年度贸易量和伦敦不相上下。毕竟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人口比英国多,而且像英国一样是其所在“世界”的“工场”。当然,外国人所带给该世界的乃是猝不及防的狂暴冲击,但上海似乎反倒从国难中得利。随着鸦片贸易于、年代急遽增长,上海成为鸦片贸易的重镇之一;鸦片战争后,上海更成为最大的鸦片贸易中心。随着吸食鸦片的恶习普及,数百万人受到*害,但许多上海贸易商、海运业者、银行家致富。年代的太平天国之乱,令中国陷入更严重的灾难,但上海反倒因此更突飞猛进。

太平天国之乱(—)可能是历来摧残最烈的内战,夺走超过两千万条人命。但上海从中获益。首先,数百年来华南所产的大量稻米,都是循大运河输往北方,供养北京和北方*队,但太平天国之乱打断这条漕运路线,稻米转而从上海走海路北送。对于原来运货到北方而总装不到半条船的海运业者而言,这赐给了他们一样有利可图且不虞货源中断的货物(上海所输出的布和其他产品,比来自南方的木材、大豆、小麦、其他笨重货物,远较不占空间,因此货舱装不到一半)。

海运稻米的获利,使码头、船等与海运相关的设备,得以有钱大幅现代化。随着清廷开始体认到外国人比过去所一向提防的干草原游牧民族威胁更大(但外国人也代表新科技、资金的潜在来源),上海和其他海港成为自强新务的推展目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对于这个因条约而开放通商的口岸本身,对于该口岸与该中国城市间的关系,原有预定的构想,但这场内战使构想不得不有所改变。清廷原打算以这些条约口岸将外国人阻隔于中国城市之外;外国人原打算设立的租界,乃是完全没有中国人的殖民地。

但随着战火逼近,中国人为保住性命、财产,逃进租界避难。租界人口从五百暴增为两万,英国官员打算赶走这些移民者,却引来中国商人的反对。中国人涌入使租界房租飙涨,地主不愿放弃这些利益。贪婪压过种族歧视,英国当局同意让中国人住进租界。这一开放就再无法回头。中国人一波波涌入各国租界和这个中国城市,不久它们共同发展成一个大都会。互不隶属的数个司法权并存,使上海成为走私者和敲诈勒索者的天堂,但也使上海成为相当开放的地方,成为可以从事各种生意的场所,成为*治激进分子的避难所(中国、外国当局都鄙视这种人,但他们往往能在巡捕填写搜捕令之前从某租界逃到另一租界),成为好、坏现代文化的荟萃之地。

上海是中国最早有报纸、百货公司、电影院的地方,这里催生出华洋风格杂糅的新文化。西方人在蒸汽动力、电报、保险、其他许多领域上的创新发明,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商业发展。但开放绝非有益无害。上海互不隶属的各国*府,大抵靠违法活动来维持,无意打击不法。年代,上海的吃角子老虎机数目居世界之冠,妓女占人口的比例大概举世最高,*品买卖非常发达;罪恶是这城市获取基本岁收的主要凭借,贫富差距悬殊到至少有家饭店聘了仆人负责熨平房客的早报。

在中国境内、境外的数百万人眼中,上海是个什么都可以卖、事事都不照计划的新世界,是最典型的既充满机会又让人害怕的地方。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在欧、亚两洲之间开辟捷径的数世纪梦想终于实现。只三个月时间,伦敦、孟买间的航运成本降了三成;拜这运河和汽轮改良之赐,在十年间,马赛到上海的航程由天减为37天。人员、货物、观念以空前未有的规模在移动。

最为翻天覆地的改变,发生于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哥伦布时代所谓的“香料群岛”,今日印尼。许多欧洲人自信满满地预言,随着这殖民地与欧洲的关系益趋紧密,西方人的习俗也终将取代当地习俗。随着共通文化在这日趋互赖的群岛上普及开来,混居群岛上的文化各异的马来人、印度人、华人、其他民族,也终将形成共同的认同和同质性的社会,且当然唯欧洲人马首是瞻。但实际上,苏伊士运河所发挥的作用与此背道而驰。到了20世纪初,印尼表面上统一,但内部因阶级、种族、宗教差异而严重分裂,松动了荷兰的控制,同时制造出至今未消的亚洲内部人民间的敌对关系。

地图变动迅速。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一年,电报传抵巴达维亚(今雅加达)。两年后的年,荷兰人开放其他欧洲人投资这殖民地,烟草田、咖啡园、可可园、橡胶园,在原本人烟稀疏的外岛大量出现(不久更出现锡矿区和油井)。为保住最珍贵的外岛苏门答腊,荷兰人于年发动亚齐战争。这场长达三十年的惨烈战争,扩大了荷兰殖民地范围,确立了日后印尼独立时将有的版图。在这片疆域内出现一种新的企业,那企业有别于先前殖民体制,而更类似于现代的农业综合经营。

年之前,东印度群岛的出口品大部分来自爪哇,且由农民生产。在这之前,为便于统治爪哇,荷兰人支持当地许多原有的生活方式。农民一辈子待在村落,种自己需要的粮食,受作风传统的土邦主和村长统治;他们还需另外服徭役,种植甘蔗等作物,以生产糖等出口品,徭役通过纳贡制度分配,每个国君根据其所辖土地、人民有一定配额。但如今,国际贸易增长,使殖民地的经营有了新的可能。法国人、英国人排干湄公河、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不久从英国的考文垂到中国广东,都可吃到南越、下缅甸的米。

东印度群岛的劳工一旦可吃进口米,欧洲人即将诸外岛转辟为大型种植园,只生产出口品,种植园的人力来自领工资的工人。为维持廉价工资,欧洲人从人口稠密的中国、印度、爪哇引进大量“苦力”。有钱的华人跟着移来,经手稻米零售、典当、鸦片买卖的生意;拥有种植园的欧洲人则位居这移民社会的最顶层。爪哇当地欧洲人所原用心扶植的土邦主和村长,这时被打入冷宫,其角色由较“现代”的行*人员(工头、收债人、法官、警察、私人警卫)所取代。即使在爪哇本身,出口也因稻米进口量日增而趋于专门化,把更多农民直接带入地下经济。

但苏伊士运河所凝聚起来的,也因该运河而分开(部分原因是该运河改变了欧洲人居住、统治的方式)。随着取得家乡的货物(甚至冰)和消息更为容易,另一种欧洲人来到东印度群岛。他们被称作trekker(短期侨居者),以有别于先前来此的blijver(长久侨居者)。他们把东印度群岛只当作事业长路上的一站,最终还是要回欧洲。侨居当地时,他们一心要过着和家乡一样的生活。由于此时这已成为可能,新一波来此的欧洲人带妻子同行;先前的长久侨居者则娶当地女人为妻,通过姻亲关系打进当地上层社会。

结语

新欧洲人不愿与当地人直接往来;大部分不愿学马来语,也就是在欧洲人到来之前许久,数百年来,在从苏门答腊到吕宋的广大地区间,一直充当贸易语言和几乎是第二共通语的语言。许多未婚的短期侨居者,非常瞧不起当地“土著”,因而偏爱引进日本女人当妾(在那个种族歧视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毫不避讳的年代,日本女人被视为“较高等级的亚洲人”)。先前欧、亚人婚生的混血儿,原还被视为和欧洲人地位差不多,如今成为低“纯种”欧洲人一级的另一个阶级;许多混血儿因此极力想甩掉“东印度群岛”作风,否认自己的亚裔血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