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美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线上读书会疫情何时终结从历史的角度寻
TUhjnbcbe - 2023/7/11 21:14:00
白癜风可以治吗 http://m.39.net/pf/a_4793212.html

新撰《水经注疏》新绘《水经注图》时间:6月17日(周五)14:00-15:30

地点:腾讯会议(ID:)

主讲人:李晓杰(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李晓杰教授主要从事历史*治地理、《水经注》、中国古代史及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本次讲座,我们邀请他来分享新撰《水经注疏》,以及新绘《水经注图》。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的再思考:以严复与梁启超为例时间:6月17日(周五)16:00

地点:ZOOM会议

主讲人:*克武(“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清末民初的中国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世俗化”的过程,它结束了“经学时代”,开启了经验主义的科学时代。本讲座以严复与梁启超对科学、宗教与迷信等观念的思索,来反省近代中国世俗化的问题。严复与梁启超是近代中国引介民主与科学的先驱。严复所翻译的《天演论》带来了一个新的宇宙观,而梁启超受到严复影响,也对新学的引介发挥重要的作用。五四时期新旧人物均受到严、梁的影响,然而严、梁却走出一条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如胡适与陈独秀等人不同的思路。他们不主张科学与宗教(即迷信)的矛盾,反而强调,科学有其限度、宗教有其价值,而科学与宗教的发展将导致迷信的衰微。这一套想法一方面源自于赫胥黎的“不可知论”,另一方面则由于他们以易经与佛教来诠释新的宇宙观,并肯定“孝”的宗教意义。这一种以传统思想资源来贯通中西的想法为港台新儒家,如熊十力、唐君毅和牟宗三等所继承。他们极力抵制五四科学主义和反传统主义,更深入地思考中国传统和西方现代应该如何融合的严肃问题。

黑格尔在国会山——《法哲学》中医治社会民粹化的“隐形”方案时间:6月17日(周五)18:30

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主讲人:汪行福(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美国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哲学家J.M.伯恩斯坦曾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文章《黑格尔在华尔街》,作者对新自由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式金融资本主义的失败原因做了诊断,并建议人们转向黑格尔。他指出,黑格尔的“实践哲学的首要议题是分析现代个人主义和现代生活的本质秩序相交集的那个点……如果黑格尔是对的,也许存在着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强有力的市场调节的更深刻和根本的理由。”事实证明,任何一个不顾人类生活社会基础的盲目资本主义都会走向失败,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就是证明。本次讲座无意于对黑格尔*治思想做系统的考察,而是试图把黑格尔的*治理论拉回到现实,把当今世界的日益走向混乱的*治作为黑格尔思想的检验场,试图考察让黑格尔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说,来检验其思想的力量和价值。

儒法国家与东北亚秩序

时间:6月1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ID:,密码:)

主讲人:赵鼎新(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鼎新教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系列讲座第二场,由杨庆中教授主持,谈谈儒法国家与东北亚秩序。

说服与论证之间——亚里士多德《修辞术》的哲学问题及其接受史时间:6月1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古典学论坛

主讲人:何博超(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亚里士多德《修辞术》展现了“说服”与“论证”的对立,“说服”是以劝导的方式让听众信服并接受某种意见,“论证”则是通过推论对议题展开演绎。这一对立也关涉非理性手段与理性逻辑,演说实践与修辞理论的矛盾,而这些二元关系的冲突与协调亦贯穿于《修辞术》的哲学接受史中。《修辞术》并不处理一般性哲学理论,而是针对*治、法律、伦理等方面的具体主题展开哲学性分析,同时也研究与语言活动相关的逻辑、心理和审美上的哲学问题。这部作品因其特殊的哲学性,受到了西塞罗、阿奎那、培根、霍布斯、尼采、海德格尔、施特劳斯、伯克等诸多哲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分别从实践哲学、存在论、诠释学、*治哲学、语言哲学等角度对《修辞术》进行了深刻的解读和发挥。本讲座尝试梳理《修辞术》复杂的成书过程,揭示其中含有的哲学问题的分布和意义,同时阐述这部作品自古代至现代的哲学阐释史,尤其是所涉及的重要的解释立场与视域。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不需要“意志”?时间:6月1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腾讯会议(ID:)

主讲人:刘玮(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有学者认为,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伦理学因为缺少“意志”概念,从而无法充分解释道德责任,因此存在重要的缺陷。在本次讲座中,刘玮教授会表明:第一,这种观点是“进步主义”的一种变体,而没有认识到“进步主义”论题本身的缺陷。第二,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心理学无需“意志”概念,就可以充分解释主体、自愿、责任等重要概念;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行动主体是理性和欲求的复合体,而这种复合的主体集中体现在“决定”同时是“欲求的理性”和“理性的欲求”,他无需在理性与欲求之间引入进一步的“仲裁者”。第三,亚里士多德无需“意志”概念就有充分的理论资源去解决与决定论相反的“自由”问题。

显微镜VS.放大镜:西南随想与历史的方法时间:6月17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新京报书评周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线上读书会疫情何时终结从历史的角度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