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王红茹
北京报道
国家级新区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设立,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从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算下来,我国国家级新区建设的历史已近30年。截止目前,国务院已批准设立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甘肃兰州新区、广东南沙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江苏江北新区、河北雄安新区等19个国家级新区,覆盖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与东北四大经济地理区域,并与国家区域发展和改革开放空间布局实现精准对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这19个国家级新区所在省份,已经有13个同时设立了自贸区,形成了“双区”联动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19个国家级新区不同程度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无论是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还是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位于西部地区的重庆两江新区为例,自年6月18日挂牌成立以来,9年过去了,重庆两江新区所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年,两江新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亿元、亿元、亿元,经济总量在19个国家级新区中名列前茅。
“形成与经济新常态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是两江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重庆两江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杜术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两江新区自成立后,共经历了4次大的体制优化调整,保持了两江新区与3个行政区“1+3”管理体制,形成了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直接管理一片、直接开发一片、其余区域统筹开发的格局。
体制优化改革之后的两江新区,向社会交出了靓丽成绩单。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所做的年国家级新区GDP及GDP增速情况排名(下称“排名”)显示,重庆两江新区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是.67亿元,在18个国家级新区(雄安年成立,未进入统计)中排名第四。
不仅是重庆两江新区,其他一些国家级新区的经济发展成果也同样令人瞩目。
比如,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双双超过1万亿元,其中GDP达.09亿元,比上海市年排名第二的嘉定区(GDP亿元),多出亿元;最后一名崇明区只有亿元,仅为浦东新区的3%。再比如,天津滨海新区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6亿元,也成为GDP超过万亿的区域;相比排名第二位的西青区(GDP.44亿元),多出.02亿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国家级新区成立之初是为了打造区域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进步,目前看,这个目标已经达到。从全国现有的国家级新区来看,大部分在我国的城市和区域发展过程中,已经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3个省份已形成“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联动发展模式
在这19个国家级新区所在省份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截止目前,包括上海、天津、重庆等13个省(市),均设有自贸区,已形成“国家级新区+自贸区”的“双区”联动发展模式。
记者梳理发现,已经形成“双区”联动发展模式的新区的经济效益普遍较好。根据工信部赛迪顾问整理的年19大国家级新区GDP排名,位居前十名的分别是:浦东新区、滨海新区、西海岸新区、两江新区、天府新区、金普新区、江北新区、湘江新区、福州新区、南沙新区。
相比之下,那些还未设立自贸区的国家级新区,其排名大多比较靠后。根据排名,未设立自贸区的6个国家级新区中,甘肃兰州新区位列倒数第一,贵州贵安新区倒数第三,江西赣江新区位列倒数第五位。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杨开忠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途径,承担国家重大改革开放战略任务是国家级新区的使命和责任。因此,在有条件的国家级新区设立自贸试验区片区是顺理成章的事。目前,已设立自贸试验区片区的国家级新区大体都是发展、改革、开放态势相对比较好的。
他同时建议,以国家级新区为依托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可以积极探索设立“自由贸易港”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国家的自由贸易港,可以在国家级新区设立的自由贸易实验区片区的基础上进行遴选。”
19个国家级新区正酝酿新一轮升级规划
据媒体报道称,目前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19个国家级新区正酝酿新一轮升级规划。
之所以要进行升级规划,在马晓河看来,“在培养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新动能的情况下。19个国家级新区的新一轮升级规划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
根据媒体报道,新一轮升级规划主要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推动新区开展自由贸易改革试点,打造高水平开放高地成为重要发力点。
开展自由贸易改革试点的国家级新区包括:江北新区将以江苏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自贸区政策创新探索,加快形成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两区联动”发展新优势;滨海新区将“加快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建成高水平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舟山群岛新区将全力推动自贸区提档升级,启动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2.0版;两江新区将推动重庆自贸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核心区建设,等等。
重庆两江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杜术林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两江新区目前正全力推进“政策+功能+平台+项目”四轮驱动两江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开放工作。规划升级后的重庆两江自贸试验区,已初步形成了“1267”的开放格局,即1个开放型经济体制,2个开放口岸,3个保税区域,4个物流通道,5个开放业态,6个国际合作平台,7个特色自贸开放片区。
据记者了解,除了推动国家级新区开展自由贸易改革试点,培育和发展更高水平的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新区升级方案的另一重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罗文近日表示,国家级新区要突出主业、引领创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头。从重点任务看,新区将着力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构建产业升级支撑体系,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完善制造业发展环境。
不少国家级新区正加快部署。比如,重庆两江新区将重点围绕数字经济和智能产业,集中布局战略性新兴制造业、服务业集群。加快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支持工业互联网等项目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培育力度,等等。
之所以如此布局,在马晓河看来,主要是因为当前中低端产能过剩,在国内卖不出去形成积压,国际上又出口受阻,因此急需产业升级。“下一步国家级新区需要进行以新一代产业技术等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5G、AI等新一代ICT技术、物联网互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四大新技术为代表。”
编辑:张燕
编审:张伟